第二章 团队的内涵及作用
2.1 团队的形成与发展
团队的现代形式起源于50年代的工作再设计和社会技术理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尽管日本过于狭小,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物质资源可言,然而,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却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号经济大国。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日本式的奇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到日本进行实地考察。其结论是:日本企业强大竞争的根源,不在于其员工个人能力的的卓越,而是其员工“团队合力”的强大。因此,管理学的一种前沿学科——团队管理,应运而生,并迅速风靡于欧美,团队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来。
20世纪九十年代,团队已成为管理领域的流行概念。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进入21世纪以来,管理越来越注重团队这一概念,团队管理已经成为新世纪管理领域的流行概念,这不乏有其中的原因。团队具有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组织已经发现,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的组织以经取得了比任何人所预言的都要深远的成果。
2.2 团队的概念以及团队与群体
2.21 团队的概念
凯兹恩巴赫(Jon Katzenbach)与道格拉斯·斯密斯(Douglas smith)在《团队的智慧》(The Wisdom of Teams)一书中对团队的定义:“共同的奋斗目标;团队成员的个人成功要依靠团队其他成员;一致认可的行动策略;团队成员的知识以及能互相补充;人数较少,通常少于20人”。
众所周知,根据词典的解释,团队就是“联合在一起来共同行动的人们的共同体”。除此之外,我们很少考虑其真实的含义,但是,这绝对是个错误。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团队的概念,你的团队就很可能是一群乌合之众,成员之间存在工作联系却无法有效的合作共事。准确地讲,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若干个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因此,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能成为团队。而且,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能很好地合作,以追求集体的成功。
结合以上观点,本文更倾向如下团队的定义:
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技能、互相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的愿景、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此目标的达成与否共同承担责任,并具有互补技能的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互相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写作效应,从而获得比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得多的团队绩效。
2.22 团队与群体
群体可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结合在一起。在工作群体中,成员通过互相作用,来共享信息,做出决策,帮助每个成员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工作群体的成员不一定要参加到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中,他们也不一定有机会这样做,因此,工作群体的绩效,仅仅是每个群体成员个人贡献的总和。
团队与群体都是组织的有效组成形式,但是二者的组织模式、功能等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区别如图2.1
2.3 团队的作用
从各种角度分析可知,团队具有不同寻常的潜在作用,越来越多的组织发现,向以团队为基础的管理方向改革具有任何人都难以预料的深远影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采用团队方式,不仅公司的产量和利润水平有所增长,而且公司的销售情况和市场战略也有了改善。更重要的是任务的执行更加有力和高效,员工和顾客有了更多的直接接触,工作内容更加丰富,遇到疑难问题时能够得到团队成员更多的支持。在各种类型的组织中,均显示团队工作提高了员工的道德水平,降低了内耗。更激进的看法,高成就组织以强有力的创造性和自治性的团队工作为基础的。非团队的管理是不具生产性的、甚至是损害性的,至少从根本上会将组织引向静止并最终走向停滞。
对于企业来说团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高决策质量;2.培养团对精神;3.增大管理幅度;4.促进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5.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团队成员学习;6.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如果想在激烈的国内及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必须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进行不断创新,加强企业内部及企业与外部组织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而团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使其成为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之一,是当今企业普遍采用的组织方式。而我国企业大多数还是职能式组织结构,已不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所以,对我国企业进行团队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